读完这本书一定要弄清楚的几件事
1、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实施了哪些灭绝人性的暴行
-
作者在采访了一些幸存者之后了解到:日军杀害许多中国人显然并无其它原因,只是为了取乐。
无法原谅,不能原谅。
-
暴行:
- 杀人比赛
- 折磨:
- 活埋
- 身体毁伤(开膛剖腹、砍头、肢解、将囚犯钉在木板上、当作练习刺刀的活靶子、被挖掉眼睛、割掉鼻子或砍掉耳朵、用锥子在身上刺了数百个小洞)
- 烧死
- 冻死
- 狗咬(让狗咬受害者敏感部位、狗将受害者肚子撕开、将肠子拖出去很远)
- 用刺刀把婴儿挑起、钩住受害者舌头把他们吊起来
- 把受害者的心脏和肝脏挖出来吃掉、吃男性的生殖器
- 人体生化实验
- 强奸:
- 在光天化日之下、在大庭广众面前、在任何地方,掰开受害者双腿强奸她们
- 已婚妇女、祖母以及曾祖母都不断遭到侵犯,年龄最大的甚至80多岁
- 强奸10岁以下的小女孩,用刺刀切开小女孩的阴道以便强奸起来更容易
- 强奸即将生产的孕妇,强奸后用刀剖开她们的肚子、扯出胎儿
- 将异物插入、刺穿女性阴道
- 强迫中国男人犯下各种乱伦罪行:父亲强暴亲生女儿、兄弟强暴亲生姐妹、儿子强暴亲生母亲
2、为什么日军会如此灭绝人性、丧心病狂
-
制度层面:20世纪的日本人,社会等级的确立和维持是通过军事斗争实现的。大量雇佣的私人军队逐渐演变成了日本社会独特的武士阶层,他们的行为规范被称为“武士道”。他们认为,“为主人效忠而死是武士一生中至高无上的荣誉”。
-
日本军队“灭绝人性、灭绝个性”的PUA:服从被奉为最高美德,实现自我价值的个人理想被甘当体制螺丝钉的价值观取代。为了磨灭士兵个性,使之服从集体利益,上级军官或年长老兵经常无故殴打新兵,而且为自己辩护:“我打你不是因为我恨你,而是因为我关心你。”
-
日本军方组织过各种“游戏”和“练习”泯灭日本士兵的人性,促使他们杀害那些并未攻击自己的人。
-
某士兵在回忆中说:为天皇而死是至高无上的荣耀,被敌人活捉则是最大的耻辱。“既然我们自己的生命都无足轻重,那么敌人的生命必然更无价值。”
-
-
许多日本学者认为,南京大屠杀这一恐怖暴行与日军在中日战争期间的其它暴行是由一种名为“压迫转移”的现象导致的。现代日本军队自诞生之日起就潜藏着极大的施暴隐患,原因有二:一是日本军队对其官兵施加的独断专行的残酷虐待;二是日本社会的等级特性,这种等级制度中的社会地位是由与天皇的亲疏远近决定的。在等级制度中,那些权力最小的人一旦掌握了“更低阶层”的生杀大权,往往极具虐待狂倾向。
-
危险政府,政府高度集权具有致命的危险性。权力导致杀戮,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杀戮。
3、我们作为后人,应该有怎样的态度
-
忘记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
-
忘记屠杀就是二次屠杀
而且是我们对自己祖辈和同胞的屠杀。作为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知道这段历史。
-
我们没有资格替先辈原谅。
4、为什么日本时至今日,仍然没有正式道歉和赔偿,仍然飞扬跋扈
- 日本作为一个民族,当面对他们在大屠杀期间的历史记录时,如何控制、培养以及维持他们的集体失忆,甚至集体否认?
- 这种对正义的颠覆主要是由冷战造成的。随着中国、苏联和朝鲜成为战后的敌人,美国迅速将日本视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为增强对抗亚洲共产主义的力量,华盛顿当局决定维持日本政府的稳定。当德国纳粹政府受到彻底审查并被取而代之、众多纳粹战犯倒台并被送交审判之时,许多日本战时高官却重新掌权并飞黄腾达。
- 南京大屠杀的消息未能广泛传播的原因之一是,战后德日两国处理其战时罪行的不同态度。
- 日本的整个教育系统都患有选择性遗忘症。
5、日本最应该做的
- 唯有正视历史,日本才能与本民族的恐怖行径一刀两断。如果当代日本人在维护历史真相方面继续无所作为,他们就会在历史上留下同其战时先辈一样的污点。
- 如果日本政府想在未来获得邻国的信任,就必须坦承自己的过去。
书中摘记
序
-
作者张纯如在写作过程中阅读了大量有关屠杀的血腥的文献和报告,以致精神上受到很大的震撼,导致失眠、厌食。但她说:“作为一个作家,我要拯救那些被遗忘的人。为那些不能发声的人发言。”
-
日本没有资格进入联合国安理会的原因,就是日本仍然没有真诚地为“二战”中的战争罪行道歉。
我们怎么能允许一个在二战中犯下罪行的国家去担任今天的安全理事国。
前言
- 日本不仅要向世界承认,更应该自我坦白,它在“二战”期间的所作所为是多么恶劣,否则日本文化就不会向前发展。
第二章 六周暴行
- 很多人发现,很难将日本人在南京的野蛮行径与其广受赞誉的精致礼仪和优雅举止联系在一起。但有些军事专家认为,这两种行为看似毫不相关,其实是密切相连的。日本古代武士阶层具有令人生畏的社会地位,几个世纪以来,如果佃农没有能恭谨有礼地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武士就有权砍掉他的人头。
- 某些文化不论发展到多么精细复杂的阶段,其核心要义仍旧停留在部落时代,个人对部落内部成员承担着各种道德义务,而在处理与部落外部成员的关系时则奉行截然不同的行为规范。
第三章 南京沦陷
-
对国民党领袖蒋介石来说,上海失守是个沉重的打击。随着中国最大城市的沦陷,蒋介石不得不面对一个进退两难的问题:是坚决抗日、保卫南京,还是把整个首都迁到更安全的地方。最后,这位最高统帅决定两者兼顾,但是他并不亲自留下保卫南京,而是把重任交给别人——一位叫唐智生的下属。
蒋介石猪狗之师,蒋介石就是猪头、狗头。
第五章 南京安全区
-
历史上的每次战争中,总会出现某些值得尊敬的人物,对遭受战争迫害的人而言,他们如同光明的灯塔。
-
德国商人——约翰-拉贝
拉贝和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其他20多位成员要保护几十万中国平民免受5万多名日军的伤害,这无异于蚍蜉撼大树,他们所能做的极为有限,但即使拉贝为此深感沮丧,他并没有表现出来,他深知需要在日本人面前隐藏自己的软弱,并用“盛气凌人的气势和力量”打击对方嚣张的气焰。
-
南京唯一的外科医生——罗伯特-威尔逊
-
南京的活菩萨——威廉明娜-魏特琳
在沉重的压力之下,魏特琳依然打起精神安慰别人,重新唤起中国人的爱国热情,她如此了不起的举动令人印象深刻。当一位老妇人来到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红十字会的厨房取一碗米粥时,发现粥已经没有了,魏特琳立即将自己正在吃的粥送给她,并对她说:“你们中国人不用担心,日本一定会战败,中国不会灭亡。”
还有一次,她看到一个小男孩为保证自身安全,戴着象征日本的太阳袖章时,魏特琳责备地说:“你没必要佩戴这个太阳标志。你是中国人,你的国家还没有灭亡。你要记住自己佩戴这玩意儿的日子,永远都不要忘记。”
魏特琳一再激励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难民,永远都不要失去对未来的信念,她对他们说:“中国还没有灭亡,而且永远都不会灭亡。日本注定要失败。”
第九章 幸存者的命运
- 南京现在很繁荣。然而在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一面,那就是与历史相联的最后的人物纽带——垂垂老矣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 对这些幸存者来说,任何有关中日两国政府友好关系的新闻在感情上都是难以接受的。
第十章 被遗忘的大屠杀:再次凌辱
-
我强迫自己不仅研究历史本身,还探究历史研究的方法——考察历史形成的动力和过程。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一些历史事件被载入史册,而另一些事件则被人遗忘。
这个问题我觉得问到了历史研究的一个精髓之处。
本文地址: 《南京大屠杀》读书心得 & 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