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简史》中有一句话:“几千年来,科技、经济、社会一直在发生着巨变,但有一件事始终未变:人类本身。现在人类拥有的工具和体制已经和《圣经》时代有差异,但人类心灵和深层结构仍然相同。”

虽然我们已经步入了现代社会,但是社会归根结底仍然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运作,最基本的情感、欲望,仍然是人类产生各种活动的基本驱动。我们的体制也许更加先进,但是最基本的情感,几千年来从没变过。这本书写的是大明的历史,写了大明的几个人物,距离我们很遥远,但是发生在这些人物上的事,却仍让几百年后的我产生一些共鸣。

为什么是《万历十五年》这本书

高育良书记,因为一本《万历十五年》,掉进了一个精心策划的“温柔乡”中。

看完全剧,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要选《万历十五年》这本书。

书中介绍了几个人物: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读完全书,对这几个人有个初步的印象:万历皇帝,看似贵为九五之尊,但是时刻无法逃脱文官政府集体意志的束缚。虽为组织的首领,却又是组织的奴隶。张居正,内阁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行事雷厉风行,极其严格,不肯让步。在位时犹可用权势压制,一旦身故,一切成空。申时行,认清了文官政府的本质,但自己无可奈何。更像是团队中的和事佬,调和阴阳,维持着各方面的平衡,保持文官政府的团结。海瑞,极度正直,极度无私,但是”以个人道德之长,不能补组织和技术之短“。在强大的文官政府集体意志前,也不得不被命运捉弄。戚继光,技术官种,一定程度上认清了文官政府,扬技术之长,避制度之短,因地制宜,属于比较聪明的一类。李贽,大哲学家,对哲学理解不够,只用标题来看,这人自相矛盾。

这几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其中申时行和戚继光比较相似。又回想了一下《人民的名义》中一些主要人物,感觉《万历十五年》和《人民的名义》中一些人和事,互为映射。

万历皇帝,没有映射。

毕竟这个角色需要整个文官政府来烘托,环境太大,背景太大,故事太长,不好演绎。不过我是想到了另一个角色,就是《文豪野犬》动漫中Mafia组织的首领森鸥外。毕竟”首领也是组织的奴隶“这句话,我是从这里记住并理解的。

张居正,李达康。

感觉两个人都是非常强势的人,而且也是想做事的人,但是无论是自身还是做事的方法,都存在值得被议论的瑕疵。李达康的副市长丁义珍,妻子欧阳菁,都是给李达康带来争议的人。张居正在职期间,也因为丁忧等问题被弹劾过。两个人都是有意向做大事、进行改革的人,但是办事强势,雷厉风行,给部下形成大压力。两个人也深得一把手信任,一个被万历保护,一个被沙瑞金保护。

申时行,季昌明。

两个人性情都比较温良,而且善于调和矛盾。申时行做首辅,总是注意把握不同势力之间的平衡。而季检察长也是十分善于调节矛盾的,比如候亮平截了李达康的车,季检的一番话调节了李达康对候亮平的矛盾;再比如候局被诬陷,一直是季检周旋在高育良和沙瑞金之间。

海瑞,候亮平。

这个没有二话,也是我认为最符合的。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两个人极度正义,一身正气,刚正不阿。

戚继光,赵东来。

赵东来属于武官行列,但是不是那种没脑子的武官,这人能力很强。从他暗中保护陈海、从山水庄园解救候亮平都可以看出来,这人很有智慧,像极了戚将军深谙治军之道。同时在政治领域,市局由市委、省厅双重领导,他又不得不周旋在李达康和祁同伟之间。虽然说同级市委对市局的领导是更大方面,省厅负责专业上的,但是毕竟也是两个领导。在两边博弈之间,他自己的政治智慧帮助他解决了许多问题,使他游刃有余。虽然陈海最后醒了,但是我觉得陆亦可最后还是会和赵东来在一起。这是三个人之间的故事决定的。

李贽,高育良。

对李贽了解不深,但是是如果论自相矛盾,肯定是高育良了。一边讲着各种正气凛然的大道理,一边又干着违法乱纪的事。高育良的矛盾,是虚假的正义与真实的邪恶之间的矛盾,他欺骗周围所有人,更重要的是,自相矛盾的人,欺骗自己。

《万历十五年》让我见识了形形色色的人,《人民的名义》更是让我见识了形形色色的人,两者之间形形色色的人又存在极大的共性。我想这也是为什么选《万历十五年》的原因之一吧,是一种缩影,更是一种解释。

为什么这本书可以培养洞察力

《万历十五年》这本书,我觉得最感染我的地方在于,它呈现了在一种集体意志大于天的组织或社会中,不同地位、不同性格的人的故事,叙述了在这样一种组织中,不同位置的人,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处事方法,会带来怎么样的结局。

虽然书中意见我并不全部赞同,但是它所描述的内容,的确可以引发我们对自己所处的某种组织的思考,引发我们对自己地位、性格、处事之道的思考。比如我们所处的某个组织,是集体决策还是独裁决策,自己在组织中是基层还是高层,自己是技术行列还是管理行列,自己性格是张扬、圆润、霸道等等。书中的某些看法或许会给我们一些行事方法上的启示。

我自己更偏向于戚继光这种人,希望成为一个具有管理能力和智慧的技术型人才。以技术立身,以管理增色,以智慧进步。

除对自己的思考外,对组织的审视也是一种洞察力。特别是某个组织是否已经僵化,集体意志完全压过了个人的声音。书中讲,“组织绝症,表现之一就是对环境的过度适应”,“越来越压抑个人欲望,文官政治越来越烂熟,最终导致无法应对突如其来的叛乱、异族的兴起”。如果可以及时认清这一点,作出自己的判断,或许可以避免自己陷入一种困境。

结束语

万历十五年,1587年,那年发生的那些事,现在也存在也在发生着。

几千年来,科技、经济、社会一直在发生着巨变,但有一件事始终未变:人类本身。现在人类拥有的工具和体制已经和《万历十五年》时代有差异,但人类心灵和深层结构仍然相同。

说点什么
请文明发言!
支持Markdown语法
好耶,沙发还空着ヾ(≧▽≦*)o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