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瘟疫、战争
-
关于饥荒、瘟疫和战争,有两种看法:
- 由于人类天生的不完美,除非时间走到尽头,否则永远不可能摆脱这三样。
- 人类在最近几十年间,已经成功遏制了这三样。所以现在这个世纪,要考虑人类世界的新议题了。
-
政治因素对这三点造成的影响
- 虽然有些地区仍时不时有大规模饥荒,但只是特例,而且几乎都是由于人类的政治因素而非自然灾害所致。世界上已经不再有自然造成的饥荒,只有政治造成的饥荒。如果现在还有人在叙利亚、苏丹和索马里致死,罪魁祸首其实是那些政客。
- 生物科技让我们能够打败细菌病毒,但同时也让人类自己陷入前所未有的威胁。同样的工具,在医生手上能够快速发现及治疗疾病,但在军队和恐怖分子的手上,就可能变成更可怕的疾病和足以毁灭世界的病原体。因此我们或许可以说,流行病在未来要危及人类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人类自己为了某种残忍的意识形态,刻意制造出流行病。
- 战争是政治的另一种形态,战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非本书,但是这是非常明显的)
由以上三个角度,我认为由于政治的存在,这三样短时间内不会消失。特别是当下国际环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霸权,为维护二战以来自己形成的优势,更会在世界上制造冲突和动荡。美国挑起了无数战争,产生了无数难民和饥荒,以及新冠肺炎的真相,全部指向美国。
为什么产生新议题
-
人类的成就还传达出另一条信息:历史不会允许真空。如果饥荒、瘟疫和战争的发生概率不断减小,必然要有些其它事情成为新的议题。
-
其中一项中心议题是:保护人类和地球不被人类自己的力量所害。
当下这个我觉得可以明确:保护人类和地球不被美国和西方霸权主义所害。这指的是一种意识形态冲突。
作者认为的新议题:不死、快乐和变神
-
三大议题:长生不死、幸福快乐、化身为神(因为幸福和不死是神的特质)。
-
追求快乐是一个人的事吗?
追求快乐是一个群策群力的事情。从环境与个人的角度来思考这件事,的确是这样。
-
快乐是件辛苦的差事。
-
几个世纪前,佛教有一个激进的主张:追求快感正是痛苦的根源。快乐只是一种短暂且毫无意义的感受。得到快感时,我们的反应不是满足,而是想要得到更多。因此,不论我们得到多少幸福、兴奋的感觉,都永远无法满足。
-
想得到真正的幸福快乐,人类该做的并非加速,而是放慢追求快感的脚步。
-
在讨论人类变身为神的未来之前,不能不谈人类身为动物的过去,以及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关系。原因在于,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很有可能就是未来超人类和人类之间的关系。
人类一直不变的:心灵
-
几千年来,科技、经济、社会和政治一直在发生着巨变,但有一件事始终未变:人类本身。现在人类拥有的工具和体制已经和《圣经》时代有差异,但人类心灵和深层结构仍然相同。
最基本的情感、欲望,仍是人类产生各种活动的基本驱动。
我们看各种古人古书会产生情感共鸣,是因为我们仿佛看到了自己。根本原因是,古人有的心灵,我们也有,没有变过。
所以可以认为,人类进化只是智商上的进化,在情感上、心灵上,并没有进化?
-
一旦科技让我们能够再造人类的心灵,智人就会消失。
-
在追求健康、快乐和力量的过程中,人类慢慢地改变自己的物质,于是物质一个又一个地改变,直到人类不再是人类。
发展不可阻挡
-
她对于变老最担心的一点,是怕自己与时代脱节,变成一个总在怀旧的老女人,再也看不懂身边的世界,也做不出什么贡献。
-
没有人能掌握所有最新科学发现。没有人知道我们在一片匆忙中走向何方。没有人了解整个系统,当然也就没有人能够阻止。
-
“人类整体”将会做的事,大多数人根本不会直接参与,就算参与也很可能只是次要角色。
带领人类进步的是人类中的一部分精英。
-
有人可能会说,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死于营养不良,还有一个人死于战争,人类就应该专注地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等到这些问题真正彻底解决,我们才能把目光转向下一件大事。但历史不是这样发展的。住在宫殿里的人,心中的重要议题永远与住在陋室里的人不同。
-
历史就是充满了重大错误。
-
知道的越多,能预测的反而越少。
-
历史学家研究过去不是为了重复过去,而是为了从中获得解放。
研究历史最好的理由,不是为了预测未来,而是要摆脱过去,想象另一种命运。
其它内容
-
全球经济导向已经从物质经济转变为知识经济。战争可以争夺物质,但是无法争夺知识。
西方发明了专利这种东西,成为维护知识霸权的武器。
-
契诃夫法则:在一幕出现的枪,在第三幕中必然会发射。
-
恐怖主义只是得不到真正权力的人采取的软弱策略。至少在过去,恐怖主义的手段是散播恐惧,而不是造成严重的实质损害。
-
死亡是生命意义的来源。
从矛盾双方的关系来看,的确如此。没有死亡,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因为生命无限长,意义由具体活动实现,你可以在任何时候去做,没有时间维度上的紧迫性了。
本文地址: 《未来简史》——第1章 人类的新议题:读书摘记 & 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