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与最重要
-
二八定律:从大量的经济学统计上来看,80%的产出来自于20%的投入。
-
林彪说过:“抓住关系战略全局的关键性环节,首先要认识什么是关键性环节、什么不是关键性环节。不是关键性环节,可以懈怠一下,可以偷偷懒,可以打个哈欠,到关键的环节必须全力以赴。”
-
帕累托定律告诉我们,抓住事物的本质,辨别主要矛盾,从琐碎的事情中摆脱出来,否则可能会被琐事淹没重点。时间有限,精力有限,用最大精力去关注最重要的事。
-
西方有这样一句话,叫作“more expert, less accurate”,越是专业,越不精准。
-
世界管理大师的德鲁克反复地强调,有效的领导者做决策,第一要正确,第二要及时。你正确,不及时,也就不那么正确了。
-
危机处理
-
危机处理的第一要务,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控制事态,不是追求最佳效果,而是避免最坏结局。
这里往往会有一个误区,很多人误认为控制事态就是把事情压下来,然而并不是的。控制事态是指让事情本身不要再恶化下去,而非控制舆论。
-
基辛格:危机处理最好的策略就是以危机对付危机,严重的危机感往往使危机本身得以避免。
-
预见威胁立即行动,最坏的就是观望,最糟糕的行动比没有行动都要强,因为你在力图控制,而观望是最糟糕的,这就是我们说的积极的必要性所在。
-
当然有些人能积极起来,有些人积极不起来,那么积极的要素在哪里呢?第一,能否获得较为充分而准确的情报;第二,能否制订尽可能短时间立即执行的预案;第三,能否设计尽可能短的决策程序。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快、为什么有的组织能快、为什么有的快不起来的原因所在,关键就是这三点。
信息、方案、决策程序
-
力量的有限性决定了目标的有限性,力量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就是风险。
-
危机处理过程中一定的妥协退让,不但必要,而且往往不可缺少,往往没有妥协就没有成功的危机处理。
-
危机处理,与其说是一种技能,不如说是一种方法,就是通过危机处理这种理论的产生教我们一种思想的方法。危机,与其说是一种灾难,不如说是一种检验。
-
危机决策
-
平时决策显示的是权力。危机决策人人避之不及,危机决策体现的是责任。平时决策谁说的算、谁签字有效、谁是领导者,都是显示权力。做危机决策时,谁决定谁负责,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
权力向下分散,责任向上集中,是高效危机处理的显著特点。
- 第一,要分权,分权要给出清晰的目标,不是漫无边际把权力都分出去,而是要针对目标分权;
- 第二,做出必要的限制,是有限分权,而不是无限地授权;
- 第三,配以适当的资源,不是大笔一挥,把某某某问题交给某某某处理,你必须完成给某某某处理问题的资源配置;
- 第四,最重要,授权不授责,如果授权也授责,权力交给你,好自为之,出了事,你负责,第一线人也不行动。
- 最糟糕的是什么?不授权只授责,这是最糟糕的,一线人员没有权力,还承担责任。 领导必须实现授权不授责。领导者就得有这个胆略:把权力交给你,责任我来承担。
- 陈赓还说过:“开战前是我指挥你们,开战后是前线指挥员指挥我了。”这是陈赓大将的制胜要诀,作战的精髓,就是充分授权,让前方积极、主动、创造性地行动。
-
真正好的决策往往带有一意孤行的特质,你要是有一意孤行的特质,你又成功了,历史会留一笔,记你的战略和胆略。当然,如果你失败了,那叫刚愎自用。这就是决策者的风险。决策者如果不承担这个风险,你想在历史上留一笔就很难。
决策者要承担风险
-
国家海洋局海监总队的同志说:“一定要以我们的行动给中央增强信心。”
-
只要不怕事,越有挑衅,越有改变现状的机会。不要把挑衅都看成坏事,处理得当,它往往会变成好事。
本文地址: 《胜者思维》读书摘记(二)——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