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与领导

  • 不要办公室将军

  • 卫国战争时期苏军作战部长什捷缅科大将有一句话:“战争到来,首先要淘汰一批和平时期的将帅。”

    “办公室将军”

  • “兵事毕竟归于豪杰一流,气不盛者,遇事而气先慑,而目先逃,而心先摇。……其识力既钝,其胆力必减,固可忧之大矣。”胡林翼强调军人一定要“气盛”,将军一定要“气盛” 。

  • 主官不强,危急时刻对部队是巨大的灾难。

  • 指挥官在地上匍匐或在掩体中缩头缩脑,部下会纷纷效仿。你鼓起勇气主动承担风险,士兵也会表现出超乎想象的英勇。

  • 美军的《军人手册》里规定高级军官具有的八个传统:

    • 荣誉传统:军官应超群脱俗,克服从事要求不高的职业的人们所具有的那些弱点
    • 公职传统:军官必须承受经常性职业艰苦和职业风险,军官为了履行自己的公职,可能付出生命代价。
    • 忠诚传统:军官必须实实在在地忠诚。没有忠诚,就会失去信任,就可能毁掉其被委任或使用的价值。
    • 完成任务传统:平时训练计划必须有效贯彻执行,规定时间内必须坚守岗位,军容严整,仪表端正,充满自豪感;战时,攻击的目标必须拿下,防御的目标必须守住。
    • 领导传统:军官受训既是为了领导别人,也是为了接受他人领导。没有一个人能平步青云,上升到不必对另一个人负责的职位。军官必须具有与集体和友邻合作共事的能力。
    • 言语即契约传统:军官必须做到言为心声,陈述的事实无论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必须做到深思熟虑,言必有据,结论合理。
    • 常备不懈传统:随时做好驻地和任务突然改变的准备,能立即转入战时状态,率领部队奔赴战场。
    • 一视同仁传统:以身作则是对所有军官的要求。凡涉及品德、信誉或蓄意欺骗的过错,不论久经考验的高级军官,还是新任命的下级军官,其性质同样严重。
  • 将军需要阅历

  • 五角大楼曾经对美军一批从中校到准将的军官做过调查,调查他们的经验、阅历和才智在他们各自的表现中占多大的比例。最后发现,当压力比较轻的时候,军官的表现好坏几乎全部来自于才智,就是来自智商、学历、聪明不聪明等等。但是随着压力的增大,才智占用的比例逐步减少,阅历的比例逐步增大。当压力达到一个量级的时候,军官的表现好坏,几乎全部来自于阅历,几乎与才智不相关。

    也就是说,作为一名军官,不是你学富五车、有硕士博士头衔就行,而是你的经验、阅历非常关键,危急时刻你的所有反应都是来自本能、源于阅历所给的反应。

    非常有道理,阅历会增加人的心理承受力,提高人控制情绪的能力。

  • 优秀的将领是巨大的威慑

  • 韩先楚从朝鲜战场回来,毛主席要他到福州军区当司令。他不想去。福州军区是三野的部队,他不熟悉,没有指挥过。毛主席说,不想去也要去。毛主席就是要把一个解放海南岛的人放在福州当司令,让台湾方面看看,打下海南岛的人,现在到了他们对面。这就是领袖的用人方略。你说威慑仅仅是一些兵器吗?仅仅是东风-316、巨浪-27、东风-218吗?在这里我们看到,指挥员也是威慑,人也是威慑。

  • 中国古代兵书《六韬》中一段话:

    将不仁,则三军不亲;将不勇,则三军不锐;

    将不智,则三军大疑;将不明,则三军大倾;

    将不精微,则三军失其机;将不常戒,则三军失其备;将不强力,则三军失其职。

    故将者,人之司命,三军与之俱治,与之俱乱。

  • 将军的思想和内涵

  • 领导,第一,提供思想;第二,提供意志。

  • 领导能在黑暗中发现一丝微光,并寻着这微光勇敢前进。前者来自于你的智慧,大家觉得一片黑暗,你能发现光明,这来自你的智慧;后者来自你的勇气、你的意志。

  • 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所做的结论中说过:“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

  • 领导者在到达高位之前必须完成积累。如果在初期没看书,到了中央党校才开始看书,那就晚了。当你是小人物的时候没有看书,当你成大人物后,看书也晚了。大人物没时间看书。你最卑微、最没地位、最不重要、最不被人看中的时候,是你时间最多的时候,你有时间去体会,之后就很难有了。高位是运用积累的,不是进行积累的。当你到达领导的位置时,你说“我来学习学习”,晚了。积累必须在到达高位之前完成,这就是真正的领导者。

    领导位置是你学习的地方吗?这是你决策的地方。你到这儿开始学习,熟悉情况,然后才尝试决策,你的单位、你的国家、你的民族将付出极其高的代价为你支付学费。

  • 陆绍珩、陆绍琏的《醉古堂剑扫》的几句话。我觉得他的话可以作为领导干部在今天和未来的领导岗位上面应对危机的时候应该把握的四点:第一句,君子对青天而惧;第二句,闻雷霆不惊;第三句,履平地而不恐;第四句,涉风波不疑。

  • 索福克勒斯说过:“世间最难以揣测的事物,莫过于人的思想和心灵。要想看清楚一个人,最好的方法是将权杖塞到他的手里,看他如何行权号令。”

    人的本质在权力中尽显。

  • 在工具理性的行动中,追求价值理性的神圣

  • 马克思说过:“真正的领导者、政治家在工具理性的巡游中,追求价值理性的神圣。”工具理性要求你现实,你必须现实,你往往不能对抗,韬光养晦就是工具理性,光彩都被藏起来了;卧薪尝胆就是工具理性,通过这个工具理性达成目标。工具理性本身不是目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是要恢复他的国家,要灭掉吴国。

  • 真正政治家的三个禀赋:

    第一,对认定的价值目标的献身热忱;

    第二,使命感与实现使命必需的责任伦理;

    第三,超越感情的冷静判断和深刻洞察能力。

    超越感情的冷静判断和深刻洞察力,这个很好理解,也是对领导者一个很高的要求。这就是马克斯·韦伯强调的:“政治家在工具理性的行动中,追求价值理性的神圣目标。

军事与战争

  • 对军队来说,和平的确是最大的腐蚀剂。战争是检验军队的唯一标准。

  • 牺牲是军人的最高付出,但不是军人的最大奉献,国家和民族养育军队,是让你夺取胜利的,不是让你在关键时刻一死了之的。

  • 以死亡规避失败的人,即使一死了之,也无法了断败局。

  • 军人以牺牲为人民服务,以忍耐为人民服务,以忠贞为人民服务,以任劳任怨为人民服务,但最终必须以胜利为人民服务。

  • 真正推动军事变革的,不是军事思想,而是军事技术。

    需求牵引,技术推动。

  • 18世纪法国元帅萨克斯所说:“战争是一种充满阴影的科学,所有的科学都有原理,唯独战争没有。”

  • 我们今天很多人不愿去一线部队,不想去前方,也不是说我们就不英勇了,就怕死了,而是因为我们的晋升机会、优异待遇大量存在于后方。到前方谁知道我啊?谁记得我啊?在总部、在首长身边,机关知道我,首长知道我。这就是由机制产生并形成的价值导向、事业导向。我常常想,有美军这个强劲的对手,是我们的万幸。有一句话说得好:“小成功需要朋友,大成功需要敌人。

  • 人们应当是为了求生,而不是为了出仕为将才慨然从戎的。

  • 我深刻地感觉我们今天最缺乏的不是理性认识,而是感性认识。缺乏对现代先进装备的感性认识,你得摆弄它,对枪支,你得摆弄它;对潜艇,你得真跟它走一趟;飞机得坐坐,从空中感觉从空中打击地面、俯瞰地面,从空中掌控地面的能力。

    接触过中国高级军官的美国军官说我们的军官不懂装备,一讲装备听不懂,所以一些“办公室将军”们平时没事应该去多摸摸枪。

说点什么
请文明发言!
支持Markdown语法
好耶,沙发还空着ヾ(≧▽≦*)o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