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两种宇宙观
-
关于宇宙发展法则有两种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
-
形而上学,亦称玄学,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否认辩证唯物法所主张的事物因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
-
唯物辩证法,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第二位的原因,在于事物与其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自然界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自然界内部矛盾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二 矛盾的普遍性
- 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 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 矛盾的差别性问题:世界上的每一差异中就已经包含着矛盾,差异就是矛盾,要看有没有被激化而已。
三 矛盾的特殊性
-
就人类认识运动的秩序来说,总是由认识个别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然后进行概括工作,以形成的这种共同的认识为指导,继续研究尚未研究过的或者尚未深入研究过的具体的事物。这是两个认识的过程,一个是由特殊到一般,一个是由一般到特殊。
-
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列宁说: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
-
列宁说:“要真正地认识对象,就必须把握和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媒介。我们决不会完全地作到这一点,可是要求全面性,将使我们防止错误,防止僵化。”
-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性和占有制的私人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表现于在各别企业中的生产的有组织性和在全社会中生产的无组织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的阶级表现则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之间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四 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
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矛盾是主要的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
在各种矛盾之中,无论主要或次要,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是否可以平均看待呢?
不可以。无论什么矛盾,矛盾的诸方面,其发展是不平衡的。有时候似乎势均力敌,然而这只是暂时的和相对的情形,基本的形态则是不平衡的。
矛盾着的两个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
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方面相互转化着,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
研究学问,由不知到知的矛盾也是如此。刚开始研究的时候,无知或知之不多的情况,和研究的知识之间相互矛盾。由于努力学习,可以由无知转化为有知,由知之不多转化为知之甚多。
-
总的历史发展中是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是同时必须承认精神的东西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五 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
同一性:第一、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
矛盾着的各方面,不能孤立地存在。
-
列宁说:“辩证法是这样一种学说:它研究对立怎样能够是同一的,又怎样成为同一的。”
-
列宁说:“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一时的、暂存的、相对的。互相排斥的对立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
-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
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
在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性,在特殊性中存在着普遍性,在个性中存在着共性。“在相对的东西里有着绝对的东西。”
六 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 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
- 列宁说:“对抗和矛盾断然不同。在社会主义下,对抗消灭了,矛盾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