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宣战的朝廷无奈难以为继的帝国
-
历史不记过程,只记结果。
-
“大清无昏君,大清无奸臣”,某种程度上是在说清朝败亡是非常特殊的,它跟中国过去历朝历代不一样。过去都是皇帝太昏庸腐朽了,房子都被白蚁蛀空,最后大厦轰然倒塌;清朝不是这样,从道光、咸丰、同治到光绪,没有一个皇帝不想励精图治,保住大清江山;清朝的那些朝廷重臣,不管是主和也好,主战也好,也基本都是从维护朝廷利益出发,没有里通外国、跟敌人串通一气的。
-
清朝到底为什么会败亡?说到底,是因为在新生的资本主义体制面前,封建体制已经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
- 在老百姓看来,洋人在跟皇帝打仗,与我何干?打败了,是皇帝打败了,赔皇帝的钱,割皇帝的地,与我何干?结果形成只有王朝安全,没有大众安全;只有家族安全,没有民族安全的状况,国家安全一开始就从民众心理养成和大众精神状态上处于千疮百孔的脆弱状态。
所以说只有统治阶级与人民站在一起,让人民有“自己是国家的主人”这种意识,方可。
-
中国自秦以来,无所谓天下也,无所谓国也,皆家而已,一姓之兴,则亿兆为之臣妾,其兴也,此一家之兴也,其亡也,此一家之亡也。天子之一身兼宪法、国家、王者三大物,其家亡则一切与之俱亡……顾其所利害者,亦利害于一家而已,未尝为天下计也。
-
抗日战争最困难阶段,地质学家丁文江讲过一句话:“只要少数之中的少数,优秀里面的优秀,不肯坐以待毙,这个民族就总有希望。”
因为灾难,眼光日渐清醒
-
变革就是扬弃,就要创新,而扬弃和创新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自己消灭自己。
-
拥有穿透危机的眼光的可贵。
挫折与转折:红军在斗争中涅槃重生
- 共产党的力量是斗争的力量,通过斗争而不是通过调和、妥协,发现正确的道路、正确的方法、正确的策略。他们不是个人权力之争,而是要争出一条正确的路线、正确的革命途径来。
神话与史话:从惨败走向胜利
-
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与非凡,毛泽东作为这个党的领袖的伟大与非凡,并不在于是否能够发出神一般的预言,而在于始终保持一种珍贵的历史自觉,既能对历史运行规律进行深刻领悟,又能对社会发展前景主动营造,既能够迅速修正自己的失误,又能迅速采纳别人的正确意见,自觉把实事求是作为共产党人最富生机和最为鲜活的灵魂,从而掌握了战无不胜的精神力量和精神武器。
-
中国革命有一个独特现象,那就是,红色首脑最先在先进发达的上海租界建立,红色政权却最终在贫困落后的山区边区扎根。
-
不集中在最现代化的大城市,中国共产党就不可能获得先进的思想体系,不会获得后来众多的领导精英;不分散到最贫困落后的山区边区,红色武装便没有充足的给养和坚忍顽强的战士,中国共产党也就失去了立足的根基。
-
中国工农红军的胜利,绝不是历史用托盘端上来的一份幸运礼物。若把四渡赤水看成一场出神入化的神机妙算和从容不迫的便携行军,糟蹋的是我们自己那部艰难曲折的奋斗史。
战争狂热之背后,苟且退让于当前
- 两国交战,不影响交友。
顾维均的这想法不敢苟同。先有国家大义,再谈个人私情。
- 中国许多旧式军人的深刻悲剧。他们的信仰和他们的主义,皆敌不过他们个人的切身利益。
受实力误导的魄力,被境界改变的世界
-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
毛泽东却说:“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
-
从李鸿章、袁世凯、康有为到孙中山,他们基本上都是力图依托少数精英完成对社会的改造,都未把唤醒民众、动员民众、组织民众作为变革和革命的重点。在他们眼中,民众只是被改造的对象,而不是推动变革和革命的动力,最终只能导致变革与革命一败再败。中国近代以来,对民众的轻视,比比皆是。
-
能使日本军队一天忙碌二十四小时,使之疲于奔命。
以意志消耗对方,所以斗争到最后,就看谁的意志强。
“入局”才能“开局”
-
毛泽东就说过一句话:“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如果没有预见,叫不叫领导?我说不叫领导。”毛泽东还说:“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着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
-
出去了,即使被打回来,也说明我们是局内人;不出去,连入局的可能性都没有。
武器首先在“武”
- 在毛泽东的战略视野里,战场胜败不是出兵或不出兵的标准,在维护国家安全问题上决不退让、坚决“入局”才是出兵的标准。
读有关毛泽东的书越多,越能体会到,毛主席的思维和眼光,一直是在最大的方向上。
在最基本的面上思考 。
战将必须重战
- 有限战争”这个概念。所谓“有限”,并不是指单一方面力量的有限,而是在综合因素制约下,各方所能采取的措施和使用的手段受到的限制。
利益——中国崛起征途中的博弈较量
- 新中国的诞生,让中华民族终于在政治上摆脱了颓势。跨过鸭绿江,让中华民族在军事上摆脱了败势。改革开放,让中华民族在经济上扭转了劣势。
利益观,观利益
-
泰戈尔在《民族主义》中写道:“冲突与征服的精神是西方民族主义的根源和核心,它的基础不是社会合作。”
-
我们凭什么为自身的发展对别人充满歉意?
只要我们没有掠夺别人、侵略别人。
安全有大小,能力分高低
-
一定不要小看国家战略和国家意志,如果这些主观的东西弱,它们会使国力极大地衰减,甚至为零。这就是一个国家完整的国力、一个国家的战略能力。硬实力乘以软实力,就等于国家的战略能力。
-
大国必须有与之相应的大国安全,才能维护大国利益。
血性需要唤醒,军人必须担当
- 黑格尔讲过一句话:和平是一个民族最大的腐蚀剂。
于一个人而言,舒服的状态就是让一个人快速废掉的状态。
-
和平时期任何军队都有朝腐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尤其是位高权重的高级军官。
-
古人云:“见百金而色变者,不可以统三军。”
-
老虎虽瘦,雄风仍在 。
-
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贵重的金属,才是真正锋利的刀刃。”
-
军队建设决不能以我们的传统观点为标准,必须以未来战争的要求为标准,军队训练教育的唯一标准,就是是否适应于未来战争的需要,战争有权改变一切” 。
军人最大的奉献不是牺牲,而是胜利
-
有人说,军人的最大奉献是牺牲,是血洒疆场。我说,不完全对,牺牲是军人的最大付出,但不是军人的最大奉献。军人的最大奉献是胜利。
-
国家设军队、民族设军队,是让你夺取胜利的,不是让你在关键时刻一死了之的。
因此,光有勇气不行,还要有头脑。
- 他的勇气从来不取决于身后跟随了多少人马。纵然面临孤军奋战的窘迫局面,纵然能够指挥的只剩下数十年相濡以沫的夫人,他仍然是一个敢于挑战、敢于应战的军人。
强军需利器,制胜必砺技
- 人类社会发展的技术形态一直决定着战争与军事的基本形态。
就目前来讲,我认为一直是战争在快速推动人类社会的变革。
- 美国人现在提出,过去是大吃小,现在是快吃慢,所以一定要快。但怎么快?
信息战的当下,时间非常重要,抢占先机就是这个道理。
-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只会对别人微笑,不会对别人瞪眼,它就永远无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
大家评论不能空泛,不能用“大约”“差不多”这样的词,要拿数据说话,不要空口评论。
还有“应该”。
美国为什么要打贸易战
-
根本原因是,美国人发现中国经济发生了结构性变化。
-
彭斯觉得中国人正在撼动美国经济领导力的基石。这一点苏联人没有做到。苏联顶多造成了军事威胁,经济实力比美国差得远,而中国今天正在撼动美国领导力的基石。
中国的优势所在
-
美国人近期获益,中长期就要受损。
-
技术是美国最大优势,市场是中国最大优势。技术必须卖给市场才能获得高额利润、继续发展。失去市场,技术必定衰退。芯片技术是人类目前最高级、最复杂的技术,美国以此为傲。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有了市场,没有技术也可以发展技术,但若失去市场,技术之花再艳丽也必然枯萎。”
-
技术压抑市场是暂时的胜利,而市场自创技术是最终的胜利。
中国经济发展之谜
- 除了胜利,我们已经无路可走。
致敬华为。
-
李书福说:“人在旅途,谁知道前方有多少条路?要坚持住朝前走,认准一个方向走下去。人的追求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失败了没有意思,成功了也没有意思,在成功、失败之间才有意思。无限风采、无限美丽在成功、失败之间。”
-
企业界有句名言: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
你就想去吧,越想越愁,越想越是什么都不能干。而对负重前行的企业家来说,一切问题都须在实践中解决,不是在思索中解决,在实干中发现前进的途径,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真的,有时候没思路,就凭感觉可以做一做,突然就会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过去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
-
一位中国学者跟我说,他去给美国人讲中国文化,问美国人:“你们知道中国有三教九流之说吗?”美国人说,不知道。他给美国人解释:“你们看到的那些人基本都是三教,你们看不到的那些人是九流。真正决定中国发展的不是三教,而是九流。”
-
在北京住着,又是空调,又是汽车,又是好的住房,又是好的待遇,很容易忘记整个中国是什么样、各地的差异有多大,很容易从理想主义、本本主义出发,从外国的“真经”出发。
白某松之流。公知之流。
- 中国的“九流”不认可,理论就永远飘在天上。
所以要治理国家问题,一定要深入到中国的最深处去,要看到全体中国人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用毛主席的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本文地址: 《为什么是中国》读书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