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际关系的本质

  • 爱人之前,必先爱己。
  • 真诚的道歉是一种感情投资,但是一再道歉就显得不真诚。
  • 一个人即便在”外务“上多么了不起,却也不见得能与妻子儿女或同事相片融洽。因为为群体服务,远不及建立私人关系需要更多人格修养。

第七章 习惯四:双赢思维

  • 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视为自己之失。

  • 成熟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念的同时又能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

  • 不但要温和,还要勇敢,不但要善解人意,还要自信,不但要体贴敏感,还要勇敢无畏。在敢作敢为与善解人意之间找到平衡点。

  • 签署合作协议,可以让纵向交往转为水平交往,从属关系转为合作关系,上级监督转为自我监督。

  • 在谈判中要坚持的是“原则”而不是“立场”。原则性谈判的关键是要将人同问题区分开来,要注重利益而不是立场,要创造出能够让双方都获利的方法,但不违背双方认同的一些原则或标准。

第八章 习惯五:知彼解己

  • 心灵世界自有其理,非理智所能企及。

所以每个人的思维都是不同的,并不是逻辑对了别人就要接受。这是个心理问题,不是个逻辑问题。

  • 大部分人在聆听时并不是想理解对方,而是为了做出回应。这样的人要么说话,要么准备说话,不断地用自己的模式过滤一切,用自己的经历理解别人的生活。

  • 听的本质不是要你赞同对方,而是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

  • 平庸的业务员推销产品,杰出的业务员销售问题解决之道。万一产品不符合客户需要,也要勇于承认。

  • 古希腊人有一种很经典的哲学观点:即品德第一,感情第二,理性第三。品德指的是你个人的可信度;感情指的是你的移情能力;理性是你的逻辑能力。

第九章 习惯六:统合综效

  • 与所见略同的人沟通,益处不大,要有分歧才有收获。

  • 统合综效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就是说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也是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精髓是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

  • 自以为是的人总以为自己最客观,别人都有所偏颇,其实这才是画地为牢。反之,虚怀若谷的人承认自己有不足之处。

第十章 习惯七:不断更新

  • 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 锻炼的最大好处是养成了“积极主动”的肌肉。如果你坚持以身体健康原则为行动指南,而不是对妨碍锻炼的所有因素消极反应,那么你的自我评价、自尊、自信和诚信也会受到深刻影响。

  • 养成定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是拓展思维的最佳方式。

  • 磨砺心智的另一种有效方式是写作。通过不断记录自己的想法、经历、深刻见解和学习心得,我们的思路就会更加明晰、准确和连贯。

  • 歌德说:“以一个人的现有表现期许之,他不会有所长进。以他的潜能和应有成就期许之,他定能不负所望。”

  • 有些组织走向另一个极端,几乎是只关注社会/情感层面。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是社会的实验品,他们放弃了为自己的价值体系确立经济标准,毫无效率可言,并最终丧失在市场上生存的能力。

第十一章 再论由内而外造就自己

  • 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系就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这段距离。
  • 爱默生说:“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事情变得可以迎刃而解,这并不是因为任务的性质发生了变化,而是因为我们的能力增强了。”
说点什么
请文明发言!
支持Markdown语法
好耶,沙发还空着ヾ(≧▽≦*)o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