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篇

每周进行一次“断舍离”

笔者应用场景:每周周末

首先推荐必读书目《断舍离》。书中讲到:“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更多的断舍离操作方法请读者们去书中探索。

于我而言,每周进行一次断舍离,具体就是整理一次内务(当然我平时的桌子也很整齐嘿嘿),检视一下自己的物品,感觉没有使用必要的就进行归纳或丢弃,这些目标都是为了保证自己所处的活动场尽可能的干净、简洁。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书桌非常干净整齐的时候,自己更容易进入并享受在桌子上工作或学习的状态。这就是断舍离的一个作用,可以刷新自己的状态,让自己重新焕发活力。

发现并坚持一项适合自己的运动

笔者应用场景:每周打三次羽毛球,后来球场紧张,只能打一次了

研究生阶段,大家非常忙碌,学习科研工作压力大,往往饮食、作息等都不是非常规律,因此一定要在紧张的生活中坚持运动。这样不仅可以暂时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放松一下身心,也有助于对生活进行缓冲和调节。另外,我想强调一下,最好去发现一项适合自己的运动,这样你可以在这项运动中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培养自己的自信。

常用的工具要放在最趁手的位置

笔者应用场景:自己常用的实体工具和软件工具,一定要便于取用

先和大家分享一句话:“要想轻松去做一件事,就要降低做到的成本,不想做一件事,就要增加做到的成本。”对于自己平时经常要做的事情,就更有必要要降低做这件事的成本。这里的成本,更多的是指可以开始做这件事的难易程度。比如你想读一本书,书就在手边和书在包里面,使你开始做到读书这件事就有了不同听成本,显然书在手边更容易让你开始阅读。回想一下,生活中有多少次你想做一件事情,却因为开始做这件事前的准备活动太长、太麻烦,消耗掉了你的热情和精力,使得你把一切都准备好后,却无法集中精力、静下心来去做了。

如果你经常访问某些网页,就把这些网页分类整理好,放在收藏夹里,下次用时直接定位,而不是一次一次百度搜索或者输入网址;如果你每天都要走一段较远的路去图书馆、实验室,而你觉得又很浪费时间,就考虑为自己买一辆自行车或者滑板,不把时间浪费在路上;如果你经常用到某些word、powerpoint、excel技巧,就彻底记住并且再多知道一点,不要每次都百度某个格式怎么排、某个排版怎么设置……不要让这些简单重复的事一直在消耗你的精力,增加你准备去做一件事的成本。降低了这些工具成本的支出,不仅节省你的精力,更可以提高你的效率。

保留自己的时间,不要把时间都给雇主

笔者应用场景:划分工作时间和非工作时间,该工作的时候好好工作,非工作时间用来提升自己或休息

我发现周围许多研究生同学都是一天到晚在实验室里面做导师安排的工作,自己没有额外的安排。我这么说,并不是反对做导师安排的工作,而且想强调,我们不能因为做这些工作,丧失了自己对自己的安排。《软技能》一书中提到:你应该计划每周工作60小时,前40小时是给雇主的,后20小时是给自己的。在这剩余的20小时里,你应该看书、练习、学习,或者做其它能提升职业能力的事情。

我向来反对不区分工作时间和非工作时间。如果没有划分,这样带来的后果往往是,人们认为一天都可以用来工作,导致做工作时拖沓没有效率。似一天下来都在工作,很辛苦,但其实是苦劳大于功劳的。严格划分工作时间和非工作时间,保证自己在工作时间内可以全身心、高效率的投入工作,非工作时间内用于提高自己或者休息。这样,你的工作才会越来越有效率,此外,你还拥有了做自己想做的事的时间,拥有了提高自己的机会。

不拿笔,不读书

笔者应用场景:任何读书的时候,无论纸书还是电子书

如果你喜欢读书,请继续下去。如果你不喜欢读书,希望你可以慢慢喜欢上读书并继续下去。“不提笔墨不读书”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了,甚至不喜欢读书的人也知道。在读书的时候,随手握一支笔,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标注,随时记录自己想记录的内容,这样读完一本书后,不至于回顾的时候,从头再看起,而是可以迅速的了解自己从书中曾收获了什么。此外,如果你喜欢指读的话,笔头可以牵引你的视线,由慢到快,既可以提高你的专注程度,也可以提高你的阅读速度。

说点什么
请文明发言!
支持Markdown语法
好耶,沙发还空着ヾ(≧▽≦*)o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