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一个工学研究生,每天要做的事情非常多——要上课,要完成作业,要赶项目进度,要做实验室杂活,要自学课程和技术,要……因此掌握一些做事的方法或习惯,可以节约时间,提高产出。我将从工具、习惯、心态三个角度来分享自己的经历,如果可以对同样忙碌但又坚持的你提供些许帮助,那便是我荣幸至极了。
工具篇
番茄钟,长时自由散漫不如短时紧张高效
笔者应用场景:读一些相对容易的技术书或非技术类书籍时
番茄工作法是非常著名的一种提升效率的方法。一个番茄钟为25分钟,在25分钟时间内,高效专注于一件事情并且不被中断,25分钟到时,休息5分钟后开始下一个番茄钟。2~3个番茄钟后,休息15分钟,然后继续进行番茄工作法。如果真的可以按照番茄工作法进行工作,那么一天8小时的工作大约需要16个番茄钟,但是在我读过的有关番茄工作法的书中,很少有人能坚持一天做16个番茄钟,我自己更做不到。因为人一天能够保持高效工作的时长是有限的,绝对不到8小时。“注意力点数”用完了,再去保持高效,大脑就会与你进行对抗。
所以白天在实验室长时的工作中,我一般不使用番茄钟。番茄钟我更多的是用在晚上,在犹豫读会书还是刷B站时,花一分勇气拧下番茄钟,当滴答声响起的时候,我就会放下手机,保持40分钟专注,去看一些相对容易的技术书或非技术类书籍。建议去某东或某宝购买实体的番茄钟,不要用手机APP。

实体番茄钟
站立式书桌,累就快点做完
笔者应用场景:用笔记本电脑处理一些短时任务时
《老人与海》作者海明威喜欢站立写作,他觉得站立写作时,为了不让自己太辛苦,人就会选择最重要的内容来写,避免写出许多废话。我认为站立工作的确是提高某些工作的效率的好方法,平时在用笔记本处理一些短时任务,例如处理一些临时性的office文档、表格等,写一些小短文等,更倾向于站立式书桌,的确站立的时候只有放在桌子上的手是舒服的,就会更加专注于手头上的工作,提高自己的效率。但是在体验过一段时间后,我放弃了站立式书桌的做法,原因有二:(1)宿舍实在没有多余的位置放一个站立桌;(2)除了在站立桌上用笔记本电脑外,用来写字、看书,真的对颈椎不太友好。
工作日志,我一天的时间都花在哪了
笔者应用场景:Everyday
“有时感觉自己一天忙忙碌碌,但是如果你真正记录自己每天的时间都花在哪时,你会发现其实自己并没有想象中认真工作了那么长时间。”当我读完《软技能——代码之外的生存指南》这本书时,立刻做出的改变就是依照书中的想法,开始记录工作日志,看自己一天的时间都花在哪里了。结果真的令我大吃一惊,我曾经以为自己每天工作很长时间,但是当我真正计算时,每天工作的时间根本不到8小时,更不要谈认真工作了。刚开始记录的几天,我需要强迫自己再去做很多事情,才能勉强达到8小时的工作记录。现在我已经保持每天记录工作日志几个月了,我发展了大量的工作、学习、爱好等,来让我的时间被充满。在这个过程中,我清晰看到了自己一个月中对不同活动时间分配的情况,这对我后续分配时间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且我的时间意识和效率意识有感觉的在提升。
记录日志不用过于具体,在开始工作之前,看一下开始时间,结束后记录一下结束时间,给自己记录一个误差不大的工时。因此,来回穿插做事就会让你的工时记录变得很难,就会让你更倾向于一段时间只做一件事,就会让你提高工作效率。每月统计一下(这还会提高你使用excel的能力)自己在不同事项上花费时间的时长和占比,来决定你后续该多做些什么,少做些什么,保持些什么。
以上三个工具中,特别推荐大家去尝试一下记录工作日志,如果你能坚持每天用几分钟回顾并诚实记录自己的工作日志,你的时间管理意识和效率意识一定会慢慢提高的,相信时间一定会给你惊喜。
本文地址: 研究生效率提升分享(一)工具篇